共同採訪|葉田甜、沈嘉偉、周允蓁、連庭玉 撰文|葉田甜、沈嘉偉、周允蓁
❙ 前情提要
農業,是和人類相伴依存的產業,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存在的痕跡。桃園市新屋區九斗里,埤塘與錯落有致的田地相間,古老的蓄水智慧就寫在大地上。我們實際走訪桃園大圳支線的某一口埤塘,觀看生態、訪問地方人士、拼湊它的前世今生,看這口埤塘如何具體而微地承載桃園埤塘們的命運。
❙ 埤塘的前世來歷
桃園埤塘何時出現的?根據地方水利會的史誌記載,清康熙末年已有漢人在新屋開墾埤塘的紀錄。桃園地區的水文特殊,溪流普遍流域短小不利灌溉、夏季雨水急驟難以蓄積,「水」成了墾戶們的大問題。正好,起伏的丘陵台地地勢提供了具天然優勢的蓄水區,加上當地土質為透水性較差的黃壤、紅壤,移民入墾搭配自然環境,人與地之間自然互動下產生了「埤塘」。
❙ 埤塘的今生秘辛
桃園地區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埤塘,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灌溉」,而我們這次主要走訪的一口埤塘也不例外,當初興築此埤塘的目的也是為了灌溉;然而,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埤塘雖然仍持續保留灌溉功能,但是灌溉面積已逐年減少。正當我們好奇著灌溉面積的縮減是否會造成埤塘被「廢埤」時,地方居民告訴我們:「法規中有規定只要埤塘的灌溉區內還有農作,就不可以隨意廢埤;如果灌溉區內的農地已經完全轉作他用、更改地目,埤塘才會被廢埤。」
除了瞭解埤塘存廢的評估標準之外,我們進一步探問究竟一個埤塘的灌溉管理機制、所有權是如何運作?以我們這次主要走訪的這口埤塘為例,當年該埤塘的土地所有權是由私人捐出,後來卻演變為水利會和地主各擁有一半的所有權,雙方偶有零星的所有權糾紛產生。
❙ 埤塘誰來管?
在埤塘管理的層面上,水利會將每四年針對此埤塘由農民直選一次小組長,請小組長負責把關埤塘的運作,包含埤塘水位高低、阻塞狀況、修繕維護等等。此外,有趣的是,小組長在負擔管理埤塘義務的同時,也擁有在埤塘內捕撈漁獲的權利,而小組長常常將此一權利租給埤塘附近的住戶,並按年一埤塘面積收取租金,供其在埤塘內養殖漁貨之用,並且該承租戶也會協助小組長管理埤塘,至於使用灌溉水的部分,承租戶表示:「因為同一個灌區內的大家都很熟,所以需要用水時他們自己來開埤塘水取用就好,不用再另外跟我說」。觀察上述有關埤塘所有權與灌溉現況,我們初步梳理出環繞於埤塘所形塑出的人際網絡,可惜難以於短時間的訪談中一窺全貌,但仍可試著凸顯出埤塘灌溉區內的人群互動態樣與關係圖像。
❙ 爭議中的埤塘走向
如今,埤塘的灌溉功能日趨式微,有關埤塘附加功能的爭論都存在著不同立場的聲音。單就以埤塘養魚為例,農會就認為埤塘該維持本來的灌溉功能不應作為他用;默許的水利會和贊成養魚的埤塘使用者,則認為若能在維持灌溉功能、水質的前提下進行養殖,將埤塘的蓄水量物盡其用,對家戶所得來說也是不無小補,況且養殖用的飼料大多相當乾淨、埤塘又是為活水流動的水域、養魚亦可以讓埤
塘比較不容易淤積。如今,我們所走訪的埤塘附近幾乎每一口埤塘都有養魚,有養魚的埤塘管理者也都相當熟悉彼此,甚至還逐漸擴大為一個埤塘漁業養殖的產業鏈。但是,也有受訪者表示在埤塘內做養殖漁業其實有很大的風險,收益往往不符成本,如此一來,就算未來官方真的確認出養殖實際上不會影響埤塘水質,並明確開放埤塘可進行養殖,民間也未必完全是純然獲益的一方。
❙ 埤塘種電要不要?
另外我們也同時也有注意到埤塘種電的相關議題,如同養魚一般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聲音,有受訪者表示在埤塘種太陽能板,若太陽能板損壞會導致水質變差,太陽能板下的水亦無法見光,但也有人認為伴隨著工商業社會的來臨,埤塘灌溉功能不再重要,就應該物盡其用作為養魚、種電又或者是觀光休閒,讓它得以在這個時代中發揮最大效益。
埤塘,隨著時代的流轉,從清代私人的使用到日治時期建設水圳連結進入到國家治理的範疇,再進入到當今的工商資本社會,又有了養殖漁業、種電甚至觀光的用途,它不單單是性質的轉變,更是看著人們在這片土地上活動的見證者。
本文編輯〉Dori
一隻怕水的多莉魚,喜歡文字和語言。大學時一腳踏入了地方,從此似乎深陷無法自拔,儘管自覺不擅與生人交往,採訪時依然會鼓起十萬勇氣與之攀談,覺得杞人憂天的細胞可以藉由書寫得到一些治療。
聯絡我〉indoriszon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