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新報02|攤販群像|田園生活的可能與傳承

耕新報02紙本刊物發行於2019年,2022將其內容編輯後發佈於網路,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耕新報
市場裡的劉育秀阿姨身影。攝影/Dori

劉育秀,本身是南投人,曾在台北與桃園平鎮工作生活,幾年前才與家人正式移居新屋,賣菜的資歷前後累積了好些年。市場菜販中多是年歲已大的阿婆或阿公,出來擺攤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種菜夠吃還有餘因此出門賺點花費兼交朋友,而年紀較輕的劉阿姨則是完全以販售自家蔬果維生,攤位通常位在巷子的中段左側,周一跟著市場休市。

田園生活
劉阿姨夫妻倆以田園生活為目標在北部工作儲蓄。攝影/Dori

名副其實的「新」屋人

菜販中只有少數並非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從異地嫁來新屋的人也有,但劉阿姨則是移居到此的「新」屋人,從小生長在南投的她即接觸了各種農事,跟著父親一同進到果園幫忙,娘家現以種茶及製茶為家業,平時阿姨會將茶包放置攤位上販售(散裝及盒裝皆有),商品還有苦茶籽煉出的苦茶油。(如圖)



劉育秀婚後跟著丈夫在台北打拼了一段日子,兩夫妻做過許多類型的工作,抱著將來要以田園生活作為目標而努力積蓄,儘管生活環境相相較單純,可面對著更多不確定的因素與風險。一週當中除了休市的這天,阿姨都得先在前一天下午開始採收與整理隔天販賣的蔬果,有時到了天黑還未完成,隔天便得在清晨起床作收尾,緊接著一大早開著車來到巷子販售,中午收攤後回到家簡單用餐休息後,再次投入菜園中忙碌,田園的日常勞務繁雜,並不如詞彙本身聽來浪漫。

田園生力軍的加入

田園生活現在不只夫妻倆,兒子也加入了此行列,在傳統的農耕技術外,平時他利用時間在新楊平社區大學上課,課程由位於新屋的農改所提供相關的資源與師資,幫助青農加強農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到訪當天東北季風呼嘯,永安因為地理位置面海,大風已是家常便飯,而搭起溫室後這不再是大問題,許多蔬果在溫室的保護之下成長茁壯,因此攤位上的蔬果各自在客人面前展現最佳狀態。

攤位上除有新鮮蔬菜也能瞧見一些水果或是少見於市場的甜菜根,此刻農村面臨的問題在劉阿姨身上似乎都能看到解方,移居、小農、青年農夫的投入,面對外在更大的環境時存在著許多不安定因素,卻也潛藏著更多可能性,市場外的微市場提供的空間給了這些小販一個據點銷售同時交流感情,而做為消費者的我們,在量販與零售之外,多一個選擇購買並了解我們吃下肚的食材從何而來。

家中孩子加入耕種行列。攝影/Dori
以新屋為據點的在地刊物,期望透過在地書寫對地方有所擾動,持續關注在地議題,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新屋跟臺灣這片土地,思索人與土地之間的距離,透過不同模式與地方互動,期望這份關懷不止於文字更是深耕於心。

本文作者〉Dori

一隻怕水的多莉魚,喜歡文字和語言。大學時一腳踏入了地方,從此似乎深陷無法自拔,儘管自覺不擅與生人交往,採訪時依然會鼓起十萬勇氣與之攀談,覺得杞人憂天的細胞可以藉由書寫得到一些治療。

聯絡我〉indoriszon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