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語】
對忙碌於生活、生存的人來說,似乎沒有停下來看看四周景物變化的時間,作為一個學生,對世界感到好奇或新鮮,卻也少有機會瞥一眼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家出外求學後這樣的感受更加強烈了,因為作為學生而被侷限的或正因為是學生而得以從這個角色窺見的議題都期望能透過此刊物慢慢地發酵,剛起步的這段日子以來思索同時看見了許多正在發生的問題,大至整個台灣社會小至一個家庭,藉由聚焦在新屋進而了解在地所蘊含的美好抑或哀愁,個體是如何被外在所牽動,在許多時候反而讓人更去珍惜或反思所處的現況,希望閱讀中的人能感受到每一個人物或事件如何跟人或土地連結。理想總是令人心生嚮往卻也難以抵達,發刊的內容裡脫離不了的概念是環境,我們追逐著前方卻無法離開土地,如果在與之共存的同時也能活的平安就好了。
( 寫在0206花蓮地震後)
【2022再發刊語】
自大學畢業已過了兩年,距離第一刊耕新報發行竟已是四年前的事情。當初在跌跌撞撞中產出的一份刊物因著許多貴人的幫助發行了三刊,而爭氣的學妹接棒後一路也持續走到了現在,後起之秀透過其他的載體像是繪本與說書活動延續著當初我未能想像的可能性。而我如今既已非學生,便想著能將這段奇幻的大學生活分享出來,經歷的當下時常覺得是條不歸路,前行的腳步走得蹣跚,迷惘的念頭帶來的是更進一步的不安,說實話並不好受,但若停止思考就更令人擔心了。
再回看自己四年前寫下的文字:「理想總是令人心生嚮往卻也難以抵達」,現在讀起來更加心有戚戚,我想人們追尋的途中如果能多看一眼周圍的環境、多感受腳下的土地,活的平安健康便好。
(寫在疫情肆虐兩年後 2022.07.15)
本文作者〉Dori
一隻怕水的多莉魚,喜歡文字和語言。大學時一腳踏入了地方,從此似乎深陷無法自拔,儘管自覺不擅與生人交往,採訪時依然會鼓起十萬勇氣與之攀談,覺得杞人憂天的細胞可以藉由書寫得到一些治療。
聯絡我〉indoriszone@gmail.com